當地時間4月14日上午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在美國華盛頓發布最新一期《世界經濟展望報告》,表示世界經濟增長正在遭遇上世紀30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打擊,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長將萎縮3%,這是大蕭條以來,全球第一次面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同時進入衰退。 與今年1月發布的最近一次預測相比,IMF對于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進行了史上最大幅度的下調,將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為-3%,下調了6.3個百分點。IMF強調,本次全球面臨的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后果,嚴重程度顯著高于2008-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,2009年全球GDP增長為-0.1%。 IMF預計,2021年全球經濟將有所復蘇至5.8%的同比增長水平,而新冠疫情的打擊在今明兩年內將造成全世界約9萬億美元的損失,超過了日本和德國的GDP總量。 IMF強調,這一次全球面臨的經濟衰退空前罕見:這是30年代大蕭條以來,全球第一次面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同時進入衰退。 在發達經濟體,IMF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為-6.1%,2021年復蘇至4.5%。其中對美國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為-5.9%,2021年為4.7%。 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,IMF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為-1%。其中,IMF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為1.2%,2021年為9.2%。 報告補充道,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,如果疫情在下半年繼續惡化,全球經濟增長將遭遇更大的打擊,今年全球GDP可能會萎縮6%。如果疫情持續至2021年,明年全球GDP可能會萎縮2.2%。 值得注意的是,在今年1月的報告更新部分,IMF所強調的世界經濟增長的主題就是“初步企穩,復蘇乏力?”,報告中表示全球宏觀經濟數據尚未出現拐點的跡象,下行風險依然突出。其中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抬頭,社會動蕩加劇,全球貿易與經濟摩擦進一步惡化。 可見IMF認為,世界經濟形勢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,就已不太樂觀,當時對全球經濟的預期是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,但完全不預期今明兩年會面臨經濟衰退。 最后,IMF呼吁全球政府大力投入醫療健康體系,進行大規模測試,保證醫療物資順暢的貿易流通,共同開發疫苗和藥物,并讓富國和窮國都能共享成果,同時敦促各國政府在經濟停擺時要確保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。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,IMF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將于4月14日至17日以線上的方式舉辦。